SSAI 夏校之旅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特蕾西

普顿学员,坐拥某音乐平台百万粉丝,举办过个人音乐会,一个和音乐相爱相杀的学霸。

项目简介

SSAI,全称是“Stanford Summer Arts Institute”,是斯坦福大学关于艺术的夏季项目,为期三周,总共有两期。这个项目每一期有三种课程,分别是关于音乐,视觉艺术和电影的。每个课程大约是5-15人,录取率因斯坦福不公布所以也无从得知。不同于一些传统的夏季项目,斯坦福艺术夏校注重的是跨学科的学习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比如学习音乐,我们就不单单学习唱歌或是演奏乐器,更多是探究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比如学习视觉艺术就不仅仅是画画,还有艺术作品分析以及它和历史的联系。

作者提要

大噶猴!我系你们的好盆友能吃能睡的特蕾西。今年的盛夏,我独自坐着16个小时的飞机飞到了美国洛杉矶,参加2019斯坦福艺术夏校(SSAI,全称是"Stanford Summer Arts Institute")。我是独自满怀期待地前往的,三周之后,却是带着对许多人和物的不舍哭着回来的。想知道这三周里我到底有多少喜悦与泪水,有多少成长与收获,以及我在斯坦福的学习与生活吗?那请接着看下去吧!

首先,我想先跑个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心目中夏校的意义。我应该算是夏校的“常客”了,在参加斯坦福艺术夏校之前,我曾去往英国,美国,香港参加各种不同的夏校。

夏校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厌倦了平日里反反复复的读书学习,为何不利用暑假体验一下新的环境,结识新的朋友,学习平时课堂里可能学不到的东西呢?

初二的英国夏校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我也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培养了独立的能力和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初三升高一那个暑假我在美国合唱夏校的经历可谓是更为曲折,从一开始看到12首各种语言的歌曲时畏难的心情,到“觉醒”后每天到琴房苦练,再到最后圆满在普林斯顿教堂完成演出去年在港大学习的两周就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但也交到了很多现在还在联系的好朋友

我认为与其在空调房里追剧吃西瓜打游戏当个死宅,不如好好利用夏天的时间,去体验,去感受,去成长。所以说,我是特别推荐大家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夏校滴!好了好了,要开始讲正经事了(对,我就是个啰里八嗦的人,请见谅)。我把这次在斯坦福的经历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学术生活,课外生活(食宿,Stanford校园和课外活动),和人际生活。

夏校分享

1学术生活最核心(最值钱)的部分

我在斯坦福夏校上的是音乐课程“Wild Sounds Explorers(自然声音探索者)”,不同于我平日里的唱歌,作词作曲和音乐分析,这个课程主要是关于研究自然声音,录音混音和古典作曲的。这些音乐形式都是我之前几乎没怎么接触过的,所以说这个课程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

幸运的是,我的Instructor Nick是一个非常专业与敬业的自然声音学家和作曲家,他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讲的非常清楚明白,包括自然声音的具体分类概念,最基本的录音机与混音软件的操作以及古典作曲的小技巧。除此之外,从他的课中,我能感受到他是一个真的对音乐很有热情的人,他经常给我们分享他去山涧,去湖畔,去沼泽录自然声音和作曲的趣事。每当讲起这些事时,我总能看到他眼里闪着光。他是一个好老师,也是一个好艺术家。

1、关于自然声音,我们采用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式。在第一周,我们学习了自然声音理论,阅读了相关书籍“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聆听并分析了Nick曾经长达50分钟的“暴风雨”录音,也欣赏了许多模仿动物声音的古典乐曲。然而光听光看是不够的,真正地了解并掌握自然声音需要实践。于是在第二周,我们去到了Stanford的LakeLagunita,Jasper Ridge(Stanford的自然保护区)以及Stanford校园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录音机,收集各种各样的自然声音。鸟,青蛙,昆虫,小溪,钟楼,都是我录音机里的自然声源。到后来,我会在早晨专门早起聆听鸟儿们动人的乐章,去Santa Cruz海边游玩时也会专门倾听浪花拍打沙滩发出的声响。其实自然声音无处不在,它需要的是一双能发现它,能欣赏它的耳朵。

2、谈到录音和混音,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使用混音软件进行录音的处理。我用的软件叫Audacity,是最基础的混音软件。我觉得这件事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技巧,只要你勇于尝试软件的功能,编辑音轨时细致一些,就没有太大问题。

3、古典作曲能力的大幅提升算是我的学术体验中自己最满意的地方之一。之前的我也尝试过作词作曲,但都是写些流行歌。这次的课程中,我们有一项任务是自己完成一段String Quartet也就是弦乐四重奏的乐曲创作。不知为什么,这个任务激发了我的胜负欲,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出一首惊艳的Masterpiece。于是就在任务发布后的连续两天,我和室友每天都相约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爆肝出了一首我自我感觉良好的曲子。由于我的曲子讲述的是一只蝴蝶离开家的故事,我给它取名“Far From Home”(刚好蹭一下当时刚上映的蜘蛛侠电影的热度嘿嘿)更让我无比激动的是,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曲子将会交给Curtis的常驻弦乐四重奏乐团Vera Quartet当场演奏!我真的高兴坏了,能跟柯蒂斯的音乐家合作真的是我从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呀!而演奏的当天,我真的是又兴奋又紧张,小心翼翼地把我的谱子递给音乐家们,然后聆听着他们的演奏,我真的觉得自己的音乐活了起来。

我们最后的Final Project是利用我们的素材(包括录制的自然声音,自己的作曲等等)制作一段5-10分钟的创意录音。我一开始的想法是用我的自然录音,我自己唱的歌以及创作的乐曲做一段录音代表自然被破坏的过程,但后来我又觉得自己选取十几首Disney关于自然的歌曲然后把它们改编到一起再混入自然声音是个更好的选择。我跟我的Instructor Nick讨论了很久,我认为第二个方案更好,而他坚持认为第一种方案更有创意,我们僵持不下,最终决定两个都做。虽然我花在完成Final Project上的时间比别人多很多,熬的夜,掉的发,长的痘也多很多,但我其实很享受玩音乐的过程,也很满意最后两个方案的成果。

2 Stanford的生活

这一部分我也想分成三个部分来讲!分别是课外活动,夏校食宿和斯坦福校园。

  • 课外活动

我们在斯坦福每天上课到四点,经过中间短暂半小时的零食时间后就到了活动时间。我们每周都会提前报名好每个人一整周想参加的活动。活动的选择特别多,所以总会找到感兴趣的。第一个周末我们去了SFMoMA(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对于喜欢艺术的人来说真的是大满足啊!第二个周末,我们去了Santa Cruz的海边,我和伙伴们一起去吃了烧烤。另外,有时晚上也是有Mandatory Fun(手动滑稽)的。比如大家一起到湖边烤棉花糖,一起去Concert Hall听音乐会等等。总的来说,我们的课余生活还是很丰富多彩的!
Stanford著名的Bing Music Hall我们也有幸在这里听了场音乐会(超级享受)
这张照片是在SFMoMA也就是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二楼拍摄的当时我偶然地望向远方发现旧金山的风景真的很漂亮,于是就拍下了这张照片
去海边玩和同学一起拍的沙滩上的影子
我们去湖边烤棉花糖

  • 夏校食宿

我们住的地方离Main Campus大约是10分钟的路程(此时我就很嫉妒住在校园中央的人文学生了),还算是比较方便。宿舍还是很好的,毕竟是Stanford,但唯一的缺点是没有空调,但Palo Alto的天气也让空调没有了用武之地。食堂中规中矩,我最满意的是每天丰盛的水果和自助冰淇凌(每天吃两个胖了不少的本人正在痛苦),但我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的很多夏校同学都会问我:这样的饭菜,你是怎么吃胖的?
宿舍的中间露天花园的一角。拍摄于晚上7:30左右,天还这么亮,花超级美
食堂的自助冰淇凌,没错就是我吃胖了很多的罪恶之源!和麦当劳甜筒味道超级像

  • 斯坦福校园

斯坦福很漂亮,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大了。给大家讲个我的悲惨经历。我有天晚上7:00出门在离宿舍路程15分钟的咖啡店买饮料,然后卖完愣是没找到回宿舍的路,跟着导航走到了校园外时手机突然没电了,差一点就找不到回宿舍的路。幸好后来看到了标志性建筑物,半夜11:00灰溜溜地回了宿舍。唉,明知校园这么大,我还不熟路,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这就是我的惊险迷路夜的源头。为了去咖啡店买饮料,我差点回不去宿舍了,o(╥﹏╥)o

3人际生活

斯坦福艺术夏校总共有30多个同学,算是一个很小型的夏校项目了。我的同学来自全球各地,其中大多数的是美国同学,此外还有像我一样来自中国的,韩国的,菲律宾的,西班牙的等等。我的舍友是一个美籍韩裔,我们相处的第一天就发现咱俩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包括我们都喜欢欧美音乐和K-POP,都喜欢看音乐剧等等。我们相处的这三周充满了欢乐,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唱歌,给对方的创作提意见等等。唯一的不足可能是我们经常晚上聊天聊到半夜导致睡眠不足(自作自受)。哦对了,我还有个Transgender的同学,他在我们班用自己的Final Project讲述自己作为Transgender的经历。我听他的录音听到一半就哭了,我真的很佩服他的坦诚与勇气。不一样又怎样呢?总的来说,我的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背景和文化背景。我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很多人用了三周的时间就成为了一辈子的朋友。

我和室友在talent show上一起唱歌
Talent Show和舍友一起表演的视频

独自坐在从美国回来的飞机上,我望着窗外,回想着这三周里发生的一幕又一幕,努力地不让眼泪掉下来。这三周确实是收获满满,但想着我还没赶完的论文,我急忙把所有争着涌上的泪水吞回去,从包里拿出了电脑,继续明天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