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中的项目式学习的关键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Most Likely to Success》是一部很火的教育纪录片,它被业界誉为“迄今为止,关于教育题材最好的纪录片”,比尔盖茨造访片中的学校HTH时曾说,“这是每个美国孩子都向往的创新学校”。这部极具深刻现实意义和教育启示的影片在世界多个国家影响深远。

它讲述了美国最成功的创新学校HTH(High Tech High),从创办到大火的传奇故事,生动展示了这所学校在教育创新路上乘风破浪的探索勇气。学校主要采用了项目式教学,而项目式教学也正是该校成功的重要因素。影片的成功,不仅让HTH名声大噪,也让项目式学习(PBL)风靡全球。2017年被称为中国PBL元年,什么是项目式学习呢?它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又在哪儿?好的PBL课程又该如何去设计?PBL如何与研学结合?

1、什么是PBL?

PBL是一套学习情境设计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还是基于现实展开的多学科交叉教学?

换句话说,PBL是以学生为中心(Child-centered)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项目(Project)为导向,教师引导的跨学科的(interdisciplinary)启发式教育方式。学生通过做项目,整合自己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同时促进团队协作,这就是PBL。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投入一定时间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解决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培养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以及应对真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2、PBL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和优势?

那么,备受推崇的PBL的教学法与我们熟悉的传统教育比较起来,究竟有什么不同和优势?

一、跨学科:注重学科融合

传统教育:课堂的老师专业化程度高,学科特征分明,忠实于学科。

PBL:不同学科的融合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因为要解决任何一个真实问题,都不可能只涉及单一学科的知识或技能应用。

二、多样化评估:强调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的评估及评价标准仍以学科知识点的掌握和最终的成绩为主。

PBL:项目式学习则在核心知识以外,非常强调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与创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与国家强调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在项目式学习中,不太关注项目学习结果成败,更关注学习过程,甚至不关注项目是否完成。更加关注这种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真实性:强调知识与能力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

传统教育:学生很难把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或技能与真实世界中的应用场景相关联,拘泥于听讲、束缚于教室。这也是导致学生课堂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PBL:通常会从与学生真实关联的场景中提炼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驱动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如何应对处理学校附近的流浪猫”这个驱动性问题进行学习时,可以融入与动物相关的科学课内容,与问卷数据统计相关的数学课内容,和报告汇总后的社论文章的语文内容。

时下最热的研学旅行活动,是校外真实场景中学习的典型。象十一学校、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等知名学校提出“带着项目去游学”,研学机构提炼出一些课题,学生也会自主提出感兴趣的课题,通过项目式学习完成报告。这种研学模式获得学校、家长的普遍欢迎,真正解决了“只游不学”的诟病。

四、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成为设计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传统教育:老师为主导,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注重结果,从不去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
PBL:在项目式学习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角色则会从传统的教授者,转向学习的设计者,支持者和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变,让学习的主动权回到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在项目式学习里,学生多了自主表达和选择的机会,同时也需要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承担起团队成员的责任。

项目式学习开展不起来,通常是由于课时不够,老师缺乏耐心,从而又变成了老师的任务。孩子本身是有这种能力的,核心是如何激发主观能动性,需要给他们更多时间、信任和支持。

3、好的PBL课程如何设计?

在项目式学习中,老师作为一个设计者,如何去搭建一个好的课程框架也尤为重要,更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相对性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那么一个好的PBL课程该如何去设计?

1、建立项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

2、紧贴课程标准,与必须完成的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3、注重激活学生合作、交流、创造等综合素养能力。

4、必须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的规划和执行中

5、有效设计评估策略,评估要与学习过程自然相融。